视窗|幸福长者见证包头变迁
来源:包融媒   2025-11-03

阳光开朗的刘长和。


包棉1958主题文化街区里,余晖轻洒,104岁的刘长和老人望向远方的秋日夕阳,身后是“包头”两个大字。老人忽然举起手,在年轻人热衷打卡的“彩绘墙”和“老照片墙”前比出“耶”的手势,笑容在阳光下泛出温暖的光。


刘长和对“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视若珍宝。

刘长和在“爱满包头”前留影。

老人出生于1921年,与包头的缘分始于1958年。那一年,他响应“包钢为全国,全国为包钢”的号召,从鞍钢来到包头,投身于建设包钢的热潮之中。“当时到处是土坯房,机器轰鸣声昼夜不停,大家吃住在工地,就盼着铁水奔流的那一天。”1959年10月15日,周恩来总理亲临包钢为一号高炉出铁剪彩,当时刘长和就在台下目睹了这一历史时刻。

此后数十年,刘长和在包钢焦化厂默默工作,从青涩的技术工人成长为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见证了包钢从第一炉铁水出炉到现代化钢铁基地的蜕变,也见证了包头逐步发展为现代化都市的巨变。1985年,刘长和从包钢退休。

虽然已经是百岁高龄,老人吃饭仍像个“小伙子”。

刘长和仍然会看看报纸。

如今,他每天雷打不动地喝一斤半牛奶,天气好时就开着电动轮椅在小区附近遛弯,遇到熟人便停下唠几句家常,爽朗的笑声常引得路人驻足。“老爷子性格特别开朗,跟谁都能聊上几句,这也是他长寿的秘诀。”小女儿刘丽兰说。老人的长寿与幸福当然离不开子女的悉心照料。孩子们每天轮流上门,变着花样为他准备营养餐,从软烂的粥品到可口的家常菜,细致入微。“孩子们孝顺,我啥也不用愁。”提及子女,刘长和满脸欣慰。

刘长和在女儿的陪伴下,在包棉1958主题文化街区看充满年代感的图片。

“现在的生活真的很好,很幸福!”是刘长和老人常挂在嘴边的话。从参与城市建设到见证城市腾飞,百岁老人刘长和与包头的故事如同城市发展历程中一枚珍贵的印记,见证着时代变迁,也传递着温暖与希望。


(文/图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李强)

(编辑:吴存德;校对:霍晓霞;一读:黄韵;一审:张燕青;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

新媒体引导图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包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472-2518515)

请先登录 后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