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十四五”|筑牢安全网 守护幸福梦
来源:包融媒   2025-11-19

wechat_2025-10-12_093504_639

应急管理,是安全之盾,更是城市运行的坚实保障。

“十四五”以来,我市应急管理系统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推动建立完善大安全大应急框架,聚焦责任体系、监管执法、应急救援、防灾减灾救灾,四大领域协同推进,交出了一份生产安全事故持续下降、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基层基础不断夯实的优异答卷,稳稳筑牢了包头高质量发展的安全底线。



01
责任落地 织密齐抓共管防护网


一套权责清晰、层层压实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正在包头越织越密、越扎越牢。“十四五”期间,创新实施的安全生产“3+6+5+2”市长调度机制,盯紧“三个层面”、抓牢“六件事”、建立五项制度、设立“两个专项办”,从顶层设计上拧紧责任链条,形成了强有力的工作推动态势。“这套机制让我们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工作方向也更加清晰。”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贾宇奇表示。

除了顶层设计的创新,在厘清部门责任方面,包头也精准发力。针对新兴行业领域的安全监管,及时明确了电化学储能电站、校外培训机构等新业态的安全监管职责。一位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负责人表示:“职责明确后,监管部门指导更专业,我们落实主体责任也更有方向。”

责任体系的完善,最终要落实到企业这一关键环节。通过“23456”帮扶包联机制,市、县两级监管人员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开展“人盯人、点对点”精准帮扶,着力夯实三个层级责任,重点强化四项保障,以五种方法推动落实,运用六条措施实现全面提升,推动形成闭环管理。在内蒙古亚新隆顺特钢有限公司,帮扶小组通过“查、看、问、核”四步法,发现并指导整改高处作业防护设施不到位等隐患37项,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杨旭东感慨:“这种手把手的指导,让我们学到了真本事。”同时,在全市645家生产经营单位推行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对主动报告隐患的员工给予相应奖励,有效激发了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这一机制让“安全人人有责”从口号变成了实际行动。


02
智慧赋能 提升精准监管新效能


“以前进行危险作业,心里总有些没底。现在全程视频监控,就像多了双‘电子眼’在保驾护航。”科技正在为安全监管装上“火眼金睛”,包头市鑫达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安全员冯世华的感受,道出了“无视频不作业”监管举措带来的变化。

视频监控只是智慧监管的一个缩影,其深度正在不断拓展。在矿山领域,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开展三维实景建模,解决了“高空作业看不到、死角盲区走不到”的监管难题;在工贸领域,高标准完成全国钢铁和铝加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试点建设,将“包头经验”推向全国。

除了地面和空间的立体监管,监管的“空中力量”也在加强。定期组织无人机对在建项目、工业园区等开展安全巡查,有效消除了地面巡查的盲区。与此同时,为市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主要成员单位配备物联网可视对讲机200余部,构建起“横向连通、纵向贯通”的应急指挥调度网络。

这些智慧监管手段最终都要服务于风险防控。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互联网+监管”体系中,所有重大危险源企业全部接入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实现了实时监控与风险精准预警。内蒙古通威高纯晶硅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张习松表示:“系统不仅能预警,还能帮助我们分析风险趋势,实现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的转变。”


03
应急救援 锻造专业高效突击队


“十四五”时期,我市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为市消防救援支队购置配备约1亿元消防车及救援器材装备,全部列装基层。同时,积极争取9000多万元国债项目,市、县两级配备各类专业车辆48台、专业救援装备3200余件(套)。

精良的装备在实战中经受住了检验。在2025年防汛抢险攻坚战中,累计调动各类应急力量2500余人,中央、自治区支援应急抢险关键物资装备4000余件,调拨各类装备1.1万余件,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强大的救援力量源于体系的完善。目前,全市共有应急救援队伍114支、6739人,基本建成覆盖多灾种和重点行业领域的救援队伍体系。2024年,成功举办包头市首届应急救援力量演练竞赛,建立起以应急、消防、武警为核心的协作联动机制。负责应急调度工作的市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主任葛鑫表示:“通过实战化演练,各队伍之间的配合更加默契,处置复杂灾情的能力明显提升。”


04
防灾减灾 筑牢灾害防御人民防线


防灾减灾,基础在防,关键在基层。我市扎实推进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和成果应用,争取专项普查资金1042万元,高质量完成普查任务。普查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应急避难场所建设、重大工程选址等领域,为城市规划和灾害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普查工作基础上,我市持续深化基层减灾能力建设,成功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37个。九原区获批成为全国县域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应用试点。在九原区花园社区,应急避难场所指示标志清晰醒目,应急物资储备库内救生衣、应急灯、担架等物资一应俱全。“我们社区每个楼栋都有防灾明白人,定期组织居民开展应急疏散演练。”社区党委书记尹建琴介绍说,“通过常态化演练,居民们掌握了正确的防灾避险技能。”

除了硬件设施的完善,安全文化培育成效显著。我市创新推出安全生产吉祥物“阿木尔”小鹿,围绕暴雨、沙尘暴等极端天气制作系列科普动漫,在中小学校广泛传播。“孩子们通过‘阿木尔’动漫学习防灾知识,既生动又易懂。”市应急管理局宣传科负责人李睿表示,这些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安全知识真正入脑入心。

站位新起点,迈向新征程。回望“十四五”,砥砺奋进,安全基石更加稳固;展望“十五五”,使命在肩,我市应急管理系统将继续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完善大安全大应急框架,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增强城市安全韧性,为包头高质量发展筑起更加坚实可靠的安全防线。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梁彦强)

(编辑:吴存德;校对:霍晓霞;一读:黄韵;一审:张燕青;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

新媒体引导图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包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472-2518515)

请先登录 后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