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厨”大赛品年猪
来源:包融媒   2025-11-19



11月15日,固阳县西斗铺镇新民村党群服务中心院内人头攒动、喜气洋洋,西斗铺镇首届“村厨”大赛暨第二届“年猪节”和摄影大赛在此火热启幕。活动以“文化+农业+旅游”深度融合为核心,不仅是乡村烟火气的集中展现,更成为该镇以特色活动撬动产业发展、以品牌建设拓宽增收渠道的生动实践,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注入强劲经济活力。


“年猪节”吸引大量游客。


活动现场,民俗韵味扑面而来。激昂的锣鼓声划破晴空,秧歌队身着彩衣翩翩起舞,身披彩绸的“年猪”在队伍簇拥下巡游各活动区域,憨态可掬的模样引得群众纷纷驻足拍照,快门声与欢笑声交织成乡村振兴的热闹图景。“年猪经济”的活力密码,正藏在对本地特色资源的深度挖掘中,此次活动以“村厨”大赛为核心载体,将全镇7个村委的“一村一品”产业优势串联成线:大二分村的笨鸡、刘伟壕村的优质肉猪、忽鸡兔村的特色马铃薯、红泥井村的黄芪……这些带着泥土芬芳的农产品,经参赛选手的精湛厨艺蜕变为主角:炖笨鸡香气扑鼻、肉香醇厚,五花肉焖面酱香浓郁、软糯入味,黄芪羊肉粉汤暖身暖心、药食同源。味觉的盛宴不仅印证了西斗铺镇种植养殖产业的扎实根基,更搭建起“农产品—美食—消费”的直观转化桥梁,让“天赋斗铺”的品牌形象愈发鲜明。

民俗搭台,经济唱戏。农产品展销区里,数十种农特产品一字排开,大二分村的笨鸡与鸡蛋透着原生态的鲜香,刘伟壕村的石磨白面、醇香胡油散发着自然本味,红泥井村的道地黄芪根须分明,新民村的手工酸菜酸香扑鼻,还有秘制辣酱、营养藜麦等好物琳琅满目。“这酸菜是咱纯手工腌的,没加一点添加剂,配着现杀猪肉吃最是地道!”新民村村民一边麻利地为游客分装,一边热情吆喝。

从青山区专程驱车赶来的市民李成荣,手里早已拎满了大包小包。刚吃了几块现炖的笨鸡,他立马买了几只笨鸡,笑得合不拢嘴:“村里的东西就是实在,今天尝着每样都好吃,必须多带点回去给家人尝尝。”

游客买得尽兴,农户卖得舒心。红泥井村的董杰守着自家加工的黄芪摊位,嗓门洪亮:“2019年我回村跟着父母种黄芪、做切片,这样的展销会太好啦,既能让城里朋友认识咱的好黄芪,更能实打实拓宽销路。”

“打卡年味儿”集福文牒等互动环节,更让人气转化为消费力。游客们集章换取代金券的热情高涨,仅6元一袋的手工馒头一会儿便一销而空。这份热度直接体现在销售额上:现杀牛肉不到中午就售出大半,秘制辣酱接到批量订单,黄芪切片单日销量破千元。据统计,活动当天展销区总销售额达5万元,从田间到餐桌的转化路径,让村民实实在在尝到了“产业兴”的甜头。

活动现场同步启动西斗铺镇摄影大赛,诚邀摄影家和爱好者用镜头定格乡村变迁,聚焦振兴成果。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五年过渡期的收官之年,这场活动就是要通过‘村厨大赛+民俗游+摄影赛’的形式,全景展现乡村的新变化、群众的新生活。”固阳县西斗铺镇党委书记李领斌表示,近年来镇里着力培育红皮小麦面等“固阳八宝”特色产业,让群众的腰包越来越鼓。“下一步,我们会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深耕‘文化+农业+旅游’融合沃土,把‘天赋斗铺’的品牌擦得更亮,让民俗文化成为吸客‘金字招牌’,让特色农产品成为增收‘致富钥匙’,续写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篇章。”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梁晶晶;图/记者:祝家乐)

(编辑:吴存德;校对:霍晓霞;一读:黄韵;一审:张燕青;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

新媒体引导图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包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472-2518515)

请先登录 后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