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湿地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在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共中海片区开展日常监测时,惊喜地发现了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卷羽鹈鹕的身影。这是该片区今年首次观测到这一珍稀物种。
飞翔中的卷羽鹈鹕。(图由市湿地保护中心提供)
据市湿地保护中心宣教科科员杨丽文介绍,此次发现的卷羽鹈鹕共两只,属于迁徙途中的“旅鸟”,在短暂停留补充体力后将继续南迁。近年来,随着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已成为众多候鸟迁徙途中重要的“加油站”和“休息区”。每年从9月中旬开始,候鸟陆续南迁,至10月中旬左右达到迁徙高峰。
“我们每年在候鸟迁徙期间,会通过营造鸟类栖息地、推进植被恢复、加强巡护执法和监测力度等一系列措施,为候鸟安全迁徙保驾护航。”杨丽文表示。
据悉,卷羽鹈鹕体长可达1米以上,以其显眼的巨大喉囊和优雅的飞行姿态著称,是一种典型的大型水鸟,对栖息环境要求极高,常栖息于开阔的水域,以鱼类为食。除卷羽鹈鹕外,工作人员同期还监测到小天鹅22只、白琵鹭25只、灰鹤200余只,以及绿头鸭、赤膀鸭、红头潜鸭、凤头潜鸭、凤头鸊鷉等各类水鸟500余只。
多种珍稀鸟类的频繁出现,是湿地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有力证明。目前,市湿地保护中心已进一步加强对迁徙季鸟类的监测与保护工作,确保这些远方的“客人”能够安全栖息、顺利南下。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刘晓婷)
(编辑:吴存德;校对:霍晓霞;一读:张飞;一审:张燕青;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