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谈丨热线那头的“一把手”,搭起群众身边的“连心桥”
来源:包融媒   2025-10-27

□李佩璇


十月的包头,秋意渐浓。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一场别开生面的“热线接听”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每周二,各旗县区、委办局的“一把手”们走进12345热线接听室,与市民直接对话。这条寻常的热线,因领导们的亲力亲为而变得不寻常;这座以钢铁闻名的城市,因这样的创新举措而展现出柔软的温度。

首期活动中,昆区区委书记带领七个部门负责人共接听群众诉求42件,其中3件当场答复,39件转入核实办理程序,当天下午就有5件诉求实现“接诉即办”,市融媒体中心现场跟踪拍摄。这种“一把手”直面问题、媒体全程监督的模式,让12345热线从原本的“传声筒”升级为解决问题的“直通车”。

过去,群众反映问题流程为“反映-转办-等待”,而如今,“一把手”坐镇热线,将层层传递的行政流程压缩为直接对话。不仅提高了办事效率,更增强了政府的公信力。当区委书记在电话这头认真记录着市民反映的具体问题时,传递的是一种态度:你的急难愁盼,就是我的工作重点。

“接诉即办”与“全程督办”的双重保障,形成了解决问题的闭环。从更深层次看,“一把手接热线”打破了传统模式,让决策者能够直接感知社会脉搏。在办公室里阅读报告,与在热线中倾听带着焦虑、期待甚至不满的真实声音,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体验。这种“沉浸式”的民意感知,或许比任何调研报告都更能触动领导干部对“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解。

活动的价值不在于接听了多少电话,而在于是否形成了常态化的问题解决机制。值得欣慰的是,包头市将未解决的诉求纳入全市积压工单台账全程跟踪,体现了将活动成效落到实处的决心。只有当每一个被接听的诉求都得到妥善解决,这条热线才能真正成为连接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

期待这条持续升温的热线,能够成为包头城市治理转型的一个象征: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从被动响应向主动作为的跨越。当越来越多的“一把手”习惯倾听原汁原味的民意,当一条普通热线能够撬动整个行政体系的效能提升,我们看到的是一座城市的进步。

新媒体引导图

责任编辑: 李小艳;一审:张彦军;二审:张富博;三审:李涛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包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472-2518515)

请先登录 后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