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闻廷
近日,自治区城镇老旧住房自主更新原拆原建工作现场会在包头召开,与会人员实地观摩了包头在探索城镇老旧住房自主更新方面的工作成果。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是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包头在破解老旧住房更新难题上的智慧与成效,让“安居乐业”的梦想照进现实生活,为全区乃至全国同类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板。在城市更新中,我们看到了“速度”与“温度”的统一,这不仅体现在项目建设的快速推进上,更贯穿于规划、审批、建设、安置的全过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包头效率”。
“速度”是保障民生期盼早日实现的硬指标。青山区六合成项目以195天实现“交房即交证”,让296户居民切身感受到住宅更新带来的幸福感;昆区林南平房区项目28天完成674户征拆协议签订,展现了高效的组织动员能力。这背后,是包头市创新审批绿色通道,打造高效便捷审批模式的有力支撑。通过流程重塑、并行推进、限时办结等方式,极大压缩了项目前期时间,为更新工作按下了“快进键”,让居民能够更快地享受到改造成果。
“包头效率”绝非仅仅追求速度,也是对民生“温度”的坚守。无论是东河区土六栋项目开创的“居民自治、居民自主、居民自筹”路径,还是普遍推行的成立居民改造委员会、实行方案票决制等做法,都确保了改造工作真正“想民之所想、行民之所盼”。昆区团8号街坊项目96.8%的高回迁安置比例,更是精准回应了居民“安土重迁”的深切期盼,体现了政策执行中的人文关怀。
这些各具特色的案例共同证明,老旧小区更新没有“一招鲜”,必须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众所周知,资金筹措是老旧小区更新的普遍瓶颈。包头成功构建的“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居民主体+商业反哺”多元资金分担机制,为项目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的保障。这一机制破解了单纯依赖政府投入的模式,有效激活了社会资本和居民资金的参与度,形成了可持续投入的新局面。
“人民城市人民建”不是一句空话。充分尊重人民意愿,畅通参与渠道,保障其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才能最大程度地汇聚民智、凝聚民心。希望未来探索出更多有益方案,让城市的发展充满期待,人民共享美好新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