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评丨“点草成金”:荒漠草原的绿色逆袭
来源:包融媒   2025-11-13

□张彦军

近日,包头市达茂旗完成首笔10万吨荒漠草原碳汇交易,金额达70万元,这也是内蒙古首单草原碳汇交易。这标志着草原生态价值实现机制从探索走向实践,完成了从“一片草”到“一张票”再到“一桶金”的三级跨越,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深刻内涵。

草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牧民赖以生存的家园。然而,长期以来,草原生态价值“难衡量、难变现”,保护与发展的矛盾突出。达茂旗以改革破题,于2024年12月6日,率先在全国发行首张“草票”,将草原的固碳增汇能力量化为可交易的生态资产,初步打通了生态价值实现的机制壁垒。

“草票”的背后,是科学计量与机制创新的双轮驱动。项目严格遵循国际VCS体系方法进行计量,依托遥感技术、GIS系统等科技手段,精准核算草原植被固碳量,确保数据来源科学、结果可靠。这种将生态修复成果转化为碳汇资产的做法,为“无价”的生态服务贴上了“有价”的标签。

生态价值量化只是第一步,实现市场交易才是关键。达茂旗在“草票”基础上推出“草票2.0”改革,主动对接国际碳汇需求,依托CCER交易平台,成功将草原碳汇产品销往欧洲市场。这一突破,不仅让“草票”变成了真金白银,更让内蒙古草原的生态价值走向世界。而“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技支撑”的模式,也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草原碳汇交易的成功,是达茂旗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缩影。近年来,当地统筹草原增绿、牧业增效、牧民增收,推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共进。此次交易,不仅让牧民分享到生态红利,更激发了全社会参与草原保护的积极性。

放眼未来,草原碳汇潜力巨大。达茂旗项目累计碳汇量约1.29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年均碳汇量32万吨,具备长期价值实现潜力。这意味着,草原不仅是生态屏障,更是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从“一片草”的生态本底,到“一张票”的制度创新,再到“一桶金”的市场价值,达茂旗的实践证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这一实践打破了“生态保护就是经济负担”的误区,证明生态优势可以转化为经济优势,绿色发展能够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点草成金”的背后,是荒漠草原的绿色逆袭之路,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新媒体引导图

责任编辑: 图日根;一审:图日根;二审:张富博;三审:李涛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包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472-2518515)

请先登录 后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