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的事有人管,管得有条有理管到位;老百姓的苦有人问,问寒问暖问到家。”这是固阳县金山镇支农社区党务工作者石华坚守21年的工作信条。从解决老人吃饭难题到破解产权遗留问题,从搭建邻里交流平台到打造便民服务阵地,她以“服务指数”换取“居民幸福指数”,带领团队织就了“邻里如亲 幸福支农”的和谐新场景,用实干赢得了居民的信赖与多项荣誉。

石华(右一)为居民解读相关政策。

“社区工作就得盯着群众的‘急难愁盼’,把小事办实、把实事办好。”石华常说。为摸清居民需求,她组织网格员化身“需求调研员”,通过入户走访、凉亭议事会等方式,梳理出“老人吃饭难”“孩子假期看护难”等关键问题清单。在她的统筹下,社区巧用“社区合伙人”资源,牵手“妈妈味道”在党群服务站开设“小餐桌”,为特殊群体提供低价餐食,累计服务15000人次,既解决了老人就餐难题,也缓解了上班族的后顾之忧。
针对双职工家庭的托管需求,石华联动大学生志愿者、社区“五老”力量,连续两年开展“爱伴童行”免费托管班,开设课业辅导、安全课堂、非遗手工等特色课程,让200余名青少年收获充实假期。同时,她积极对接16家共建单位及4家辖区企业,建立“资源清单”,发动346名报到党员开展微服务60余次,连续5年组织“微心愿”认领活动,294个包含书包、电饭锅等物资的心愿全部落地,为困难家庭送去温暖。

在基层治理中,石华注重激活“神经末梢”,将社区党员、在职党员、民警、物业人员及138名银发网格长纳入治理体系,构建起全方位的网格服务队伍。17名网格员在她的带领下,穿梭于23栋楼宇及9处平房之间,为独居老人、高龄老人提供上门认证、理发、保健按摩等贴心服务,累计开展政策宣传200次、代办民生事项62次、调解矛盾23次,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为破解治理难题,石华创新建立“1+3+X”议事协商机制,每月组织共建单位、居民代表、物业等召开民主协商议事会。在她的推动下,存续9年的违规彩钢房成功拆除,富德昌315户居民17年的产权遗留问题、农机推广楼28户住户23年的产权难题得到妥善解决,12个小区新增75把便民座椅、12套棋牌桌,兴盛路11条巷道装上50盏路灯,52项居民需求通过协商转化为美好生活实景。

“石书记,真是太感谢您了!今年雨季,我们再也不用为楼房地基泡水发愁了!”这是支农社区东廉租小区居民发自内心的感慨。2025年5月22日,连续一天一夜的降雨,让东廉租房五期11号楼后再次出现大水坑,往年每到雨季,这里因排水不畅,底层住户常面临房屋浸泡的难题。居民们将情况反映给石华后,她第二天一早就冒雨到小区实地勘察,随后迅速联系物业、住建局负责人共同现场办公,紧接着协调铲车从远处运土垫高楼房地基,还主动与东侧修车铺住户沟通,打通排水通道,解决雨水排放问题。临走时,石华还贴心嘱咐居民:“叔,有啥情况随时给我打电话,我手机24小时开机。”在石华的及时处置下,11号楼居民彻底摆脱了房屋泡水的困扰。雨季一过,居民们特意写下感谢信,向这位办实事的好书记表达谢意。
这样的民生小事,在石华的工作中还有很多。聚焦老年群体需求,她联合银行、通信单位开展“手机适老化改造”公益活动,手把手教老人使用智能设备;联动医疗单位举办20余场健康讲座和12次小区义诊,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便捷医疗服务。针对邻里矛盾,她设立“老书记调解室”,邀请退休党员、法律工作者参与调解,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22期“红领集市”整合免费理发、补胎、磨刀等多元服务,惠及 9160余人次;42期“邻里如亲 幸福支农”邻里节通过写春联、包粽子、趣味运动等活动,拉近邻里距离。今年8月,石华牵头打造的“红暖共享屋”暖心驿站正式开放,创新“公益+市场”模式,提供20余种常用工具借用、75周岁以上老人免费理发、每周三次健康理疗等服务,累计服务35位高龄老人理发、60余人次健康保健,切实解决居民“不时之需”。
深耕社区21年,石华用“小服务”聚起“大幸福”,先后荣获2021年包头市优秀党务工作者、2022年包头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2023年包头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面对未来,石华表示她将继续借力各方力量、资源,在服务增效上下功夫,办好各族群众大大小小的事,让邻里如亲,幸福支农融入社区的万家灯火,绘就“幸福满格”的美好画卷。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梁晶晶;图/记者:祝家乐)
(编辑:吴存德;校对:霍晓霞;一读:黄韵;一审:张燕青;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