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名医 下沉资源 包头市民就医获得感显著提升
2025-10-09

“以前想找专家看病,得专门请假往北京、上海跑,挂号难、路上折腾,现在在家门口的医院就能找院士看病,这几年包头医疗水平提升太多了!”在国药一机医院(包头口腔医院)颌面外科候诊区,刚复诊完的患者张俊花感慨。这份真切的获得感,正是我市“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包头卫生健康系统交出“亮眼答卷”:人均预期寿命提升至80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32.49%,医疗卫生领先重点学科和实验室数量位居自治区首位,获评“全国健康城市建设进步最快城市”……一系列成果背后,是我市以“医疗高地”建设为主线,破解群众看病就医难题的坚定实践,让“健康包头”的蓝图照进现实。

国药一机医院诊疗区。

01
全域提质
健康的底色愈发鲜亮


“之前做肺癌手术得去北京排队,现在本地就能做微创手术,报销后自己花不了多少钱!”患者李女士的经历道出群众心声。5年来,全市以“强基、提质、扩面”为核心,推动医疗卫生服务质效实现跨越式提升。

在资源配置优化上,我市打破“大而全”的传统模式,推行“一院一策”差异化发展。市中心医院聚焦神经系统疾病,建成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内蒙古分中心;包医二附院深耕消化系统疾病,获批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内蒙古分中心;国药一机医院成功转型三级口腔专科医院,填补区域口腔专科领域空白。截至目前,全市拥有4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7个国家级和6个自治区级临床重点专科,构建起“国家—自治区—市级—旗县区”四级重点专科体系,让群众“大病不出市”成为常态。

基层医疗服务“网底”持续夯实。包头入选全国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后,组建4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2025年牵头医院累计下沉专家217人次,双向转诊患者4756人次,完成“基层检查、上级诊断”13199例次;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成效显著,土右旗、达茂旗、白云矿区、固阳县4个地区全部成立“双召集人”工作机制,建成心电、影像等远程诊疗系统,县域内就诊率达60.49%,基层“守门人”作用显著增强。

“‘十四五’期间,我市卫生健康事业建设取得丰硕成果,老百姓的健康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市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武燕表示。

02
协作破冰
架起求医“连心桥”


“原本是想带孩子去外地大医院治疗牙颌畸形,没想到在一机口腔医院就挂上了上海专家号,既不用奔波,后续复诊也方便。”患儿母亲王女士对国药一机医院(包头口腔医院)的沪蒙合作诊疗模式连连称赞。

这份让老百姓赞不绝口的就医便利,正是源于医院依托京蒙、沪蒙合作的深度实践。“医院通过‘外引高端资源、内育本土力量’双向发力,让优质医疗资源真正沉到百姓身边。如今,医院各专业在技术水平、服务质量、科研等方面都得到提升。医院手术数量大幅增长,区域影响力持续扩大。”国药一机医院(包头口腔医院)副院长缪羽说。

京蒙沪蒙合作不是简单“输血”,而是培育本土“造血”能力。2025年以来,我市再度开拓与京津冀等地高水平医院协作网络,共签订73项合作协议,形成“引进来、走出去”的双向赋能机制;今年已累计引进160名专家来包,接诊6000余人次,开展43项新技术新业务、完成近千例高难手术;派出173名骨干赴外进修,设立62个名医工作站,显著提升全市重大疾病诊治能力。

03
“一院一策”
激活发展“新引擎”


“如果不是包头市中心医院,我爱人可能就偏瘫了,但现在恢复得特别好!”来自巴彦淖尔市五原县的患者家属韩金娥说。

作为我市“一院一策”差异化发展的标杆,市中心医院积极打造包头市脑科中心,旨在建成内蒙古规模最大的脑科专科医院。

“医院整合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康复医学科等优势科室,形成‘诊断—治疗—康复’全链条服务体系,并依托京蒙、沪蒙合作,引进人才并开展技术合作;2024-2025年,四级手术量提升近30%,外地患者占比逐步增加,在复杂脑血管疾病治疗上取得突破。”市中心医院副院长姜长春介绍,医院力争2027年前建成华北地区一流的神经系统诊疗中心,以科研和人才为支撑,打造服务包头、内蒙古乃至我国北方地区的高水平诊疗中心。

当下,我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蓝图已徐徐展开。面向“十五五”,包头将继续以打造更高水平医疗高地为牵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十五五’期间,我们将继续以医疗强基工程为基石,以人才引育和对外协作为强有力支撑,助力我市医疗卫生事业继续稳居自治区前列,也为包头实现回到历史最高水平作出卫生系统应有的贡献。”武燕说。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苗雨蔚、岳宇乐;图/记者:许家轩)

(编辑:草脑日;校对:霍晓霞;一读:张飞;一审:张燕青;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


新媒体引导图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包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472-2518515)

请先登录 后发表评论~
发布